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数据显示,1-10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额、销售面积累计同比降幅继续收窄,其中销售面积累计同比降幅已连续5个月收窄,销售额降幅连续6个月收窄。
同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付凌晖在国新办举办的2024年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指出,随着相关政策相继落地见效,房地产市场信心得到提振,市场交易活跃,房地产向着止跌回稳方向迈进。
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有望改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309亿元,同比下降10.3%(按可比口径计算);其中,住宅投资65644亿元,下降10.4%。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为-10.3%。该指标虽然连续6个月位于两位数跌幅水平,但总体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随着房地产止跌回稳和向好态势的出现,以及房地产企业供给端的政策优化和金融支持,此类指标后续有向好的趋势。尤其是重点关注开发投资的新动力点,如城中村改造扩围、房企四季度销售数据拉升等利好因素。
从房屋新开工等指标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2066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04493万平方米,下降12.9%。房屋新开工面积61227万平方米,下降22.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44569万平方米,下降22.7%。房屋竣工面积41995万平方米,下降23.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0702万平方米,下降23.4%。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1-10月份,新开工指标的跌幅较大,但是预计后续有复苏的可能。当前房企资金缓解面临了新机遇,尤其是一些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的盘活力度较大,将为后续房企新开工项目的资金注入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后续,竣工数据也有持续改善的空间。4万亿融资协调机制的资金注入,各地各项目获得白名单制度的金融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也有助于竣工的加快推进。
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
从销售端数据看,市场信心有所修复。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已出现连续5个月收窄的态势,销售额降幅连续6个月收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79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7.7%。新建商品房销售额76855亿元,下降20.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2.0%。
付凌晖提到,从销售看,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随着购房首付比、房贷利率下调,住房限购、限售、限价等措施取消,有效支持了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10月份房地产市场交易提速。1-10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降幅比1-9月份分别收窄1.3和1.8个百分点,月度改善幅度是今年以来最大的。从监测的40个重点城市的销售情况看,前期回调幅度较大的二线城市边际改善比较明显,10月份当月销售面积实现正增长,销售额降幅明显收窄。得益于价格逐步企稳等带动,一线城市的销售额10月份当月实现正增长。从二手房情况看,根据相关部门数据,10月份二手房交易也明显改善。
截至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30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9.6%。
严跃进提到,10月份,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速为12.7%,待售面积数据连续5个月变小,和销售端数据改善是有密切关联的。待售面积本身就是库存的一部分,这意味着房地产库存出清的窗口期开启。而且随着“库总体减少、需总体提高”的变化,供求关系在四季度有望迎来一波改善,即意味着供求关系将朝着新的均衡方向演进。
房价回稳迹象初步显现
从价格情况看,国家统计局披露的信息显示,房价回稳迹象初步显现。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比上月增加4个,二手住宅环比上涨的城市比上月增加8个。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收窄,二手房住宅价格环比由降转涨;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房住宅的销售价格环比降幅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窄。
付凌晖认为,销售回暖、价格趋稳,带来房企资金流有所改善。前10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同比降幅比1-9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与房地产销售关联较高的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均收窄2.1个百分点。
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徐跃进认为,目前来看,10月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阶段性回稳”,短期预计市场活跃度仍将延续,11月新房市场销售仍将保持一定规模。12月为房企业绩冲刺期,若相关增量政策继续出台,前期政策效果将能得到巩固,全国楼市销售同比降幅有望继续收窄。
付凌晖指出,总体来看,一揽子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措施显效,10月份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随着各项政策效能进一步释放,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动能将增强。因此对房地产市场后期走势保持乐观的态度。但也要看到,经过长期高速扩张,我国房地产市场已进入到新发展阶段,未来从以数量扩张为主转向以质量优化为主转变,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住房需求。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