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近期债券非理性波动,在11月6日,与境内外金融机构举行的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深圳市国资委让万科的反击“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直言将运用一切可能手段和途径与万科共同应对可能风险,大股东深铁也强调对万科的“实质性支持过去从未间断,未来更加强化”,已准备了丰富的“工具箱”,将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有序释放以支持万科。
当然,让深圳市国资委如此坚定地站在身后,万科也有自己的底气:手握千亿现金,短债比2.2倍,该拿的项目一个没少。面对几乎是肯定的恶意做空,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喊话“黎明前总是最冷的时候,但还是要对将来有信心”。
深铁的“工具箱”
作为国资大股东的代表,深圳地铁董事长辛杰在会议现场直接喊话:深铁对万科的“实质性支持”过去从未间断,未来更加强化。
针对近期资本市场的异常波动,他认为,当下信心与团结尤为重要,30多年来,万科历经多次大风大浪,仍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用时间证明了自己。此次万科管理团队也一定会不负众望,以实际行动消除市场恐慌。
辛杰透露,深铁已经准备了丰富的“工具箱”,将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有序释放以支持万科,包括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承接万科在深圳的部分城市更新项目,帮助万科盘活大宗资产,为万科注入新的流动性,交易金额预计超过100亿元;同时积极准备,择机购买万科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提振市场信心。
“万科背后是深圳地铁,深圳地铁背后是深圳国资,出任万科集团董事会副主席也充分地体现了深圳国资对万科的信任与支持,深铁自始至终都将与万科坚定地站在一起。”辛杰强调深铁长期持有万科股票的初心不变,所谓“大股东将减持万科”,是别有用心的谣言。
国资委的工具、资产与经验
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天出席见面会的还包括深圳市国资委主任王勇健,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叶新明。
在被问及“万科债券波动,深圳国资如何看待”,以及“悲观下深圳国资是否有相关办法”时,深圳市国资委方面表态,万科长期坚持稳健的经营策略和财务政策,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并未出现传言所说的财务风险、管理风险。
王勇健在现场也表态,万科是深圳国资国企大家庭重要成员。万科第一大股东地铁集团是深圳国资100%控股单位。假设极端情况下存在风险,一定会在市场化、法治化基础上,帮助万科守住不发生经营风险的底线。国资委有足够工具、资产和经验完成以上任务。
针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资本市场可能出现的非理性行为,深圳市国资委也提出了具体支持措施: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下,运用一切可能手段和途径与万科共同应对可能风险,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受让、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快推进万科大型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建设;通过协同、合作等方式,提高万科持有的各类投资性房地产的流动性;配合万科优化长期股权投资结构;积极组织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方式参与债券认购等工作;积极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万科融资的支持力度。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指出,深圳市国资委及深铁不但表态支持,认为万科长期坚持稳健的经营策略和财务政策,具备足够的安全性,还提出了具体支持措施,如通过项目合作、优化股权投资结构、债券认购、协调金融机构融资等手段帮助万科。未来一段时间,深铁与万科项目合作将加快,帮助万科盘活大宗资产,直接交易金额预计超过100亿元。深铁也将购买万科债券,进一步提振投资者对万科的信心。在深圳市国资委及深铁支持下,万科将顺利渡过短期风波的影响。
1037亿、2.2倍与3.64%
深圳市国资委与大股东坚定站台的背后,是万科兼顾发展的安全。
在会议上,万科执行副总裁、财务负责人韩慧华披露,现金流层面,截至三季度末,万科持有货币资金1037亿元,对短期债务覆盖倍数为2.2倍。公司对于境内外债务一定会保障如期兑付,市场完全不需要为此担心。融资层面,万科与主要金融机构保持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融资渠道仍然畅通。今年1-10月,万科新增融资金额超过850亿元,其中境内新增融资平均利率仅3.64%。
万科管理层强调,公司一直保持常态化的日周月季滚动现金流管理和压力测试,对资金情况实时可知可视可控,通过前置预案,确保公司安全。更重要的是,万科追求的“安全”,不仅是流动性的底线安全,而是兼顾发展的安全。过去14年,万科经营性现金流始终保持为正,今年在一二线城市新补充39个优质项目的情况下,万科依然实现了正向经营性现金流。
“黎明前总是最冷的时候,但还是要对将来有信心。”郁亮表示,万科对市场一直有信心,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指望政策一朝解决所有问题。
在郁亮看来,市场的恢复需要三组力量的合力:能买、想买、需要买。“需要买”方面,住房需求依然庞大,当前市场建设水平显然超跌了,正在蓄积自发修复的势能。
“能买”方面,8月以来各地出台了许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给需求释放创造了条件。“目前还存在的难点是想买的问题,就是恢复消费者的信心。”郁亮提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行业保持稳定。一个总是出问题的行业,消费者信心很难巩固,保持行业稳定需要市场各方共同努力。恢复信心其次是需要时间,每一轮房地产周期调整,从政策底到市场底,再逐步修复到合理水平,都需要时间。“近两年压力大的原因,在于商品住宅建设交付洪峰与销售连续下滑叠加在了一起,但从行业施工情况看,到明年下半年这一叠加过程就能基本结束。”郁亮如此判断。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