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31日讯(记者 刘小菲)各大房企2022年业绩报告相继出炉,“净利润下滑甚至亏损”成为主流。行业寒冬中,也有部分企业销售保持韧性、财务安全稳健、产品交付及时,展现出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碧桂园就是其中之一。
最难的时候相信已经过去
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2023年3月30日,共有65家A股和港股上市房企发布了2022年业绩报告,其中46家净利润出现下滑,更有15家深陷亏损。
行业困境中,很少有企业独善其身。以碧桂园为例,该公司2022年实现收入约4303.7亿元,毛利和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分别为328.8亿元和26.1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转负。不过,记者注意到,这主要受市场大环境不佳、计提大额存货减值、美元升值导致汇兑损失等非现金性质因素导致的。分析认为,随着市场大环境回暖,“丢掉包袱,轻装前进”的碧桂园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销售端,克而瑞发布的数据显示,百强房企2022年销售金额同比降幅达41.6%,其中九成业绩下滑,同比降幅大于50%的企业数量更是接近40家。碧桂园2022年的权益合同销售金额为3324.8亿元,同比表现好于行业整体水平,权益销售回款率93%,这也是该数据连续7年达到90%以上。
对于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多家企业管理层均表示“充满信心”。碧桂园执行总裁莫斌在出席3月30日的业绩发布会时表示:“过去一年的确很难,最难的时候我相信肯定是过去了,而且可以看到市场的预期和信心都在恢复之中。”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也在近期的业机交流会上提到,房地产发展过程中的波波折折、起起伏伏,是任何一个行业很正常的波动。但可喜的是,2022年的筑底已经过去,市场开始进入复苏阶段。
众多机构也发布研报,认为行业转暖态势已现。其中华通证券国际表示,2023年随着需求端因城施策的激励政策陆续推出落地,房地产销售或将企稳复苏;民生证券也表示,市场对地产行业在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认知将更清晰,碧桂园等优质房企将因稀缺性和系统重要性获得重估。
未来一二线与三四线货值是“五五开”
市场深度调整周期,至少六成民营房企在2022年“零拿地”。碧桂园也围绕现金流核心管理目标,以销定产,审慎精准投资,阶段性大幅减少拿地。2022年,碧桂园新获取9个项目,权益地价约人民币61亿元,其中71%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碧桂园位于中国内地的权益可售资源约9555亿元,其中75%位于五大都市圈。
不过,随着市场的回暖,民营房企参与土拍的热度升温。克而瑞发布的1-2月新增土地货值TOP100榜单中,新城控股、滨江集团、建业地产、朗诗绿色地产、富力地产等民营房企均在列。
碧桂园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公司已重启拿地,整体投资将会围绕人口流动、产业布局、经济基础、库存情况等城市核心变量进行优中选优,进一步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及三四线城市核心区位,实现增量资产的效益兑现。
不过,在拿地策略上,原先偏重三四线城市布局的碧桂园进行了调整,其管理层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计划用3-5年时间,将公司一二线的货值比例提升至50%。”
持续发力代建与科技板块业务
除了业务布局调整,正式接任碧桂园董事会主席近1个月的杨惠妍还在业绩发布会上提到,未来三至五年的主要战略是行稳致远,围绕“三张表”做好管理,同时围绕着市场、竞争对手和客户做好战略优化。
事实上,奉行长期主义的碧桂园,一直在努力寻求现金流、资产负债表及利润的平衡。2022年,碧桂园在完成70万套房屋高质量交付的基础上,其债务规模仍实现了进一步下降。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碧桂园总借贷余额为2713.1亿元,同比下降14.7%,其中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降至69.4%;净负债率降至40%创近十年新低;期末总现金余额约人民1475.5亿元,现金短债比约1.6倍,维持在行业较优水平,可充分覆盖年内到期的债务,短期偿债无忧。
除了保持地产主业行稳致远,碧桂园管理层透露,未来将持续发力代建业务与科技板块业务,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截至2023年1月,碧桂园已有33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30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超60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1700台,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千万平方米。而代管代建市场碧桂园布局已超过7年,累计承接项目超过150个、在管面积近1300万方。“未来公司在保持开发主业的竞争力的同时,轻资产的代管代建业务也会成为公司的业务重点之一。”碧桂园管理层如是说。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