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 作者:郑智维
11月30日,住建部印发了第一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的清单。
或建立城市更新统筹谋划机制,或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实施模式,或创新与城市更新相配套的支持政策……从三个方面,清单呈现了各城市的具体做法和探索。
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2亿人,占总人口数量的63.89%。
如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下半场”—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
和此前大规模增量建设不同,我国城市发展已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出重大决策部署。
2021年,“城市更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批试点也于同年11月开始,试点目的为“重点探索城市更新统筹谋划机制,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及探索建立城市更新配套制度政策”。
城市更新试点成色如何?探索出哪些可复制的经验?资金问题如何破解?还存在哪些困难?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访。
重点任务
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城市也在不断演变。
或公共空间不足,或文化记忆消减,或人际关系疏离……与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相比,部分城市空间的功能品质还不相适应,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改善居住、安全、出行和卫生等条件,补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短板,一些大城市相继开展了城市更新行动。
所谓城市更新,即通过维护、整建、拆除、完善公共资源等合理的方式,对城市空间资源重新调整配置,使之更好满足人的期望需求、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在老城区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行动。”
并非简单地推倒重建,城市更新更加注重城市整体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资源配置的均衡及人居环境的改善等。
此前,住建部已初步提出城市更新行动的重点任务,包括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强化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加强居住社区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等。
资金难题
从棚改、城中村改造,到老旧小区改造,国内城市更新发展的进程中,资金一直是推进各类更新改造项目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及地方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由政府、企业、社区三方共同参与、通力合作。在此背景下,江苏、北京、重庆、上海等地积极拓展城市更新资金来源渠道。
通过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承载力与片区开发强度进行匹配,安徽省合肥市对收益率高低不同的项目进行“肥瘦搭配”,反哺片区内安置房、学校、党群中心等公益性项目建设。
比如,该市的卫岗王卫片区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机制,指定区属国有企业为片区土地一级整理单位,将轨道TOD项目、片区安置房、公益性项目建设等作为土地上市条件,支持区属国有企业竞得二级土地开发权,确保片区更新改造后公共服务有提升、公共空间有增加、公共环境有改善。
除了片区更新的“肥瘦搭配”模式外,重庆市的戴家巷老街区更新探索出“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实施模式。
由政府出资,通过“微改造”方式开展区域环境提升,建设崖壁步道,国企平台公司征收部分房屋进行改造,引入文化创意、餐饮酒店等业态,使周边物业价值大幅提升,带动居民自发开展临街房屋装修,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店。
在改造中完整保留戴家巷外立面风貌,拆除建筑规模仅占5.6%,容积率由2.94降为2.82,区域运营收入约6至7年可收回房屋改造成本。
划定底线
为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特色风貌,城市更新要尽量保留、改造、利用既有的建筑,不随意移迁拆除已经认定的历史建筑、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
保留住城市记忆,是城市更新的底线之一。
城市更新已纳入到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各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积极性很高。不少地方都出台了城市更新的相关政策、机制,谋划了不少推动城市更新落地的项目。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有悖城市更新初衷的苗头。例如,计划大规模拆除旧城旧区,有的地方还发生了大规模砍老树现象。
为防止各地重走城市粗放开发建设老路,住建部起草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为城市更新划出底线。
例如,在老城区里面,除了违法建筑还有经过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的,不能够大规模、成片、集中地拆除现有建筑。同时,还要控制大规模增建。“老城区本来就密度高、强度大,要防止加剧城市交通、市政安全等环境承载压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说。
“不大规模异地拆迁,支持就地就近安置,鼓励房屋所有者、使用人都来参与城市更新,主要是用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家园的模式来推动城市更新。”黄艳说。
起步阶段
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为代表,受起步时间早、发展速度快、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的影响,对城市更新的需求更为迫切。
目前,我国城市更新项目不断涌现。根据住建部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有411个城市实施2.3万个城市更新项目,各地出台的有关地方条例、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超过200个。
在实践中,各地不断创新实施模式,出台地方条例、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等超过200个,不断完善支持存量更新的政策举措,逐步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模式。
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看来,城市更新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是要加强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要更注重补短板、惠民生的里子工程,切实注重补齐设施和服务短板。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