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傍晚,历时两日的北京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收官,总成交金额480.23亿元。据悉,本批供地共计18宗地块,其中17宗顺利成交,1宗流拍。
“北京作为2022年全国第一个集中供地的城市,首轮土拍平均溢价率约为4%。”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第一轮集中供地的成交数据看,房企资金链依然紧张,除个别地块外,大部分出价都非常谨慎,竞争力度远不如2021年第一轮集中供地。
根据开拍前报名房企数据统计,此次18宗地块共吸引50多家房企参与。其中,华润置地、中海地产等央企参与度较高,华润置地报名9宗,绿城中国、中海地产各报名6宗,保利发展、金地集团、北京城建各5宗。
最终,绿城中国成为最大赢家,一举拿下朝阳区崔各庄乡地块、石景山区刘娘府地块、亦庄新城地块三宗地,总计花费98.4亿元。报名地块数量最多的华润置地也斩获两宗地,总计79.94亿元。中海地产则在2月16日下午以底价竞得了昌平区中关村地块,2月17日在土拍现场也积极拿下一宗地块,两块地总计花费62.69亿元。此外,还有金地集团、保利发展以联合体形式拿下2宗地,花费5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最受关注的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地块,在出让现场出了一个小插曲。由于竞争激烈,在触及最高限价时,绿城中国、建发股份两家房企几乎同时举牌,不过最终判定为建发股份报价,其以最高限价夺得该地块。
“整体来看,北京作为2022年集中土拍‘打头阵’的城市,成交热度虽不及去年首轮,但较去年第二轮、第三轮还是有较为明显的回温。部分地块出现溢价情况,也说明北京首批供应的地块质量是不错的,进而吸引了不少房企。”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关荣雪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同时,本次土拍处于年初,所获地块将有一定机会形成年内销售储备货值,这也成为企业积极拿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关荣雪看来,北京首轮集中供地呈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特征。第一,国企仍是成交主力,可见房企资金压力仍是土地市场投资动作相对收敛的主要因素。不过,旭辉控股等民营企业拿地,说明资金状况相对较好的稳健型民企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第二,联合拿地情况稍有减少。一方面,企业选择联合拿地往往是出于分担资金压力和开发风险,但由于去年多数房企资金链承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对合作的担忧;另一方面,北京土地出让文件中明确规定“谁拿地、谁开发、谁售卖”,加之高标准建设方案压身,利润空间有限,因此企业多倾向于“单打独斗”。第三,配建“保障性住房”和“竞现房销售”是这次土拍的亮点,18宗地块中有4宗需要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