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二房东跑路事件近一个月后,11月24日,《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草案)》提请人大审议。
对于租房乱象,这一草案释放的积极监管信号显而易见。房租显著上涨,政府可干预;押金一般不超1个月租金,单次收房租一般不得超过3个月租金,超收的租金纳入监管;个人转租将有数量限制;整治互联网虚假租房信息;“甲醛房”被禁止出租……
从黑中介到群租房,从哄抬租金到抢占房源,对租房市场严监管,对城市租房者的保障意义不言而喻。这些租房者又以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为多,让他们“住有所居”对城市的保障同样不言而喻。
“现在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靠租房来解决住的问题,然而租金付得起的房子区位比较远、区位比较好的租金又比较贵,这成为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房和租不好房的一个现实困难。”
2021年8月3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坦言。
解决矛盾的手段颇多,而雷区同样不少。躲过了黑中介和无良房东,打掉了违法的隔断房和地下室,还可能有看不懂的霸王条款和长租公寓里的陷阱。
不久前,百余位在北京望京地区租房的租客遭遇“二房东”跑路事件,涉案金额达千万元。在房东、中介、租客的三角关系里,弱势一方显而易见。被抬高的房价、图文不符的实物,为了落脚之处,不少租客都只能被动接受。话语权的不平等,致使弱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无法得到真切的保障。
一纸合同,少有人会仔细甄别,但凡有一丝信息不对称,租客便会落入精心编织好的陷阱。房东清退也好,中介跑路也罢,受伤最深的永远是租客,房钱两空。高达数万乃至十多万的租金,一旦被卷走,好几个月的工也就白打了。
在都市繁荣的住房租赁市场背后,隐秘的角落也越来越大,不仅成为消费者难以承受的痛,令不少人谈租房色变;也直接危害社会稳定,长租公寓爆雷,扰乱金融系统,高杠杆的风险之下,一旦失灵,买单的是整个社会。
租房市场是否稳健,落实到具体问题,涵盖租金水平是否合理、房源信息是否真实、房屋质量是否可靠等诸多问题,每一个细枝末节都亟待更具体的约束。
解决住的问题、保护租客的利益,是眼下监管的大方向。从2019年对隔断房的规定,到今年对长租公寓“资金池”的限制,再到如今草案的明确条款,北京对租房市场的监管正在日趋精准和严格,拳拳到肉。
出手整治乱象,是规范畸形租房市场的必要,也是解决租房者生存困扰的重要途径,让租房市场健康发展,才能容得下每一个奋斗在此的城市青年。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