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0月15日讯(见习记者 张增艳)10月14日,惠誉将当代置业(01107.HK)的长期外币和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B”下调至“C”。同时,惠誉还将其高级无抵押评级以及未偿债券的评级从“B”下调至“C”,回收率评级从“RR4”下调至“RR6”。
此前,穆迪也将当代置业的企业家族评级(CFR)从“B2”下调至“Caa2”,同时将其所发行债券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3”下调至“Caa3”,并将该评级列入评级下调观察名单。一位接近当代置业的消息人士表示,当代置业的评级下调容易诱发信用危机,最可怕的是债券交叉违约导致踩踏性赎回。
评级下调加剧融资难度
被两家机构下调评级的当代置业,其10月11日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称,当代置业发布征求同意书要求获得债券持有人同意修改条款,将其未偿还的2.5亿美元债券到期日从2021年10月25日延长至2022年1月25日;还寻求缩短选择性赎回债券的通知期限,在2021年10月25日到期时赎回8750万美元(相当于未偿本金的35%)。此外,征求同意书需要未偿票据的本金总额不低于90%的票据持有人同意,截止日期为2021年10月20日。
尽管征求同意书明确指出,当代置业延长债券到期日是为了改善流动性和现金流管理,并避免债券项下的任何潜在付款违约,但两大评级机构均将此举指向了当代置业的流动性问题。
惠誉认为,鉴于流动性紧张,当代置业有必要征求同意书以避免违约。截至2021年6月底,该公司可用现金余额约136亿元,但其获得债券偿还现金的能力尚不确定。
穆迪则对当代置业未来的还款能力提出质疑,“债务寻求展期反映出当代置业的流动性迅速恶化。评级下调观察审查反映了该公司在未来6-12个月偿还所有到期债务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上述消息人士指出,评级下调带来的负面情绪已经传导至资本市场,当代置业再融资难度增加。尤其是当代置业的债券及股价均出现大幅下滑,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也将受限,并波及其他债券的偿还。
除今年10月25日到期的2.5亿美元债外,当代置业2022年也有两笔美元债到期,额度分别为2亿美元、3亿美元,到期时间为2022年2月26日、2022年11月13日。
“自救”存在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置业的运营或将受牵连。穆迪预计,在市场环境疲弱的情况下,当代置业的运营预计将出现恶化,这反映在全国房地产销售的下滑。
中指院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重点监测城市的商品住宅月均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8.2%,规模处于近五年同期的相对低位。具体来看,9月50城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在2780万平方米左右,同比下降超两成。“国庆”期间,重点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33%。
9月,当代置业实现合约销售额约35.63亿元,较8月环比减少15.4%。“由于购房者置业意愿不足,观望情绪持续蔓延,这些因素导致销售额下滑,进而影响当代置业的经营性现金流。然而,造血能力不足或导致当代置业的自救进一步受阻”,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当代置业表示,其控股股东张雷和张鹏计划在未来两到三个月内向公司提供约8亿元的股东贷款。上述消息人士指出,股东贷款是较快的融资方式,也表明了股东对公司的支持。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性压力。不过,股东贷款执行的具体时间仍有不确定性。
截至记者发稿时,当代置业旗下的物业公司第一服务仍处于停牌状态。停牌公告称,“以待根据香港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刊发构成本公司内幕消息的公告”。停盘当日,第一服务的市值12.7亿港元。上述消息人士指出,相比其他资产价值及变现速度,物业公司都是最理想的标的。不过,收并购同样存在时间周期与不确定性。
融资结构仍需优化
截至6月30日,当代置业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3%,净负债率为93%,现金短债比为1.86。依照“三线四档”融资新规,当代置业仅有一项超阈值,位于“黄档”行列,但其流动性恶化超出市场预期。
上述业内人士补充道,当代置业过往的融资渠道受限,非银行贷款占比较高,这些一直制约当代置业的发展。一旦监管趋严,市场下行,当代置业极易出现流动性问题。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当代置业发行三笔美元债,即2023年到期的绿色优先票据2.5亿美元、2023年到期的额外绿色优先票据7100万美元、2024年到期的额外绿色优先票据7700万美元,年利率分别为9.8%、9.8%、11.95%,相对较高。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当代置业的银行借贷70.66亿元,总有息负债287.55亿元,银行借贷的占比25.57%,该数据在2020年年末为19.44%。
“当代置业也通过高频、小额赎回部分债券优化债务结构,但调控趋紧后导致市场急转直下,流动性问题随之显现。即便流动性情况好转,当代置业仍需调整融资结构”,上述消息人士坦言。
来源:当代置业公告(中国网财经制图)
据统计,截至9月底,当代置业共耗资5650万美元回购未到期债券,包括2021年到期的2.5亿美元12.85厘的优先票据、2022年到期的3亿美元11.5厘绿色优先票据、2023年到期的3.21亿美元9.8厘绿色优先票据、2024年到期的2.77亿美元11.95厘绿色优先票据。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