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房企有点冷。近日,步花样年、新力控股、恒大等后尘,又一家房企当代置业跨入了债务违约的阵营。
10月26日,当代置业公告称,一笔2021年10月25日到期的12.85%利率美元票据,本金及应付利息的还款安排,未能于当日达成。据《证券日报》不完全统计,这是年内第9家出现债务违约的房企,其相关影响也在扩展。今年10月份以来,包括绿地、阳光城、弘阳、佳兆业、中梁等在内的多家房企美元债价格一度大幅下跌,凸显投资者信心不足。
不难看出,2021年是偿还海外债的第一个高峰,难关在四季度。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年底之前,内房股还有19笔海外债等待兑付。但是,即便过了这一关,更大的压力还在后面。真正的偿债高峰期2022年马上来临,房企若不提早安排,届时“闯关”难度将倍增。
明年“闯关”难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成员,房企有着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境内债券融资、银行贷款、非标融资和境外债券融资等。但在诸多限制下,资金用途较宽松的海外债,近几年成为房企标配的融资渠道,尤其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内房股,海外融资比例占比逐渐升高,成为驱动规模扩张的重要动力之一。
据同策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从80多家内房股海外债到期余额来看,2021年至2025年为兑付高峰期,到期余额分别为14.94亿美元、273.25亿美元、182.8亿美元、190.32亿美元及179.94亿美元。因此未来5年,房企都将面临规模巨大的美元债偿付压力,特别是2022年,为偿还压力最大年份,毕竟,273.25亿美元相当于大约1750亿元人民币。
“明年是偿债最高峰期,若市场行情不变,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更大,违约的房企也可能更多。”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向《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说。
“不止内房股,其他房企也有兑付压力。”另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称,2020年以来,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美元债市场动荡、“三道红线”出台等多重因素,今年5月份以来,包括部分头部房企在内,接连出现债务违约问题,并逐渐引发行业基本面的信用担忧。如此一来,过去靠“借新还旧”处理到期债务的手段就不再那么灵了。
从近几个月房企发行海外债的情况来看,较去年同期并没有出现增长的情况。据同策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7月份至9月份,内房股发行海外债规模60.82亿美元,同比下降38%;2021年10月1日至28日发行3笔,发行规模合计6.47亿美元,2020年10月1日至30日发行12笔,发行规模37.93亿美元,规模大幅缩减。
“受恒大、花样年等房企海外债违约事件影响,近期国际评级机构密集下调中资房企信用评级,优质的房企尚能正常发行海外债,部分在二级市场上价格表现比较坚挺的旧债发行主体,发新债的难度相对较小。”黄立冲向记者表示,但受整体市场基本面影响,多数中资房企再发新债都非常难。
困境如何缓解
监管层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
10月26日,发改委外资司会同外汇局资本司召开部分重点行业企业外债座谈会,要求企业不断优化外债结构,严格按照批准用途使用外债募集资金,自觉遵守财务纪律和市场规则,积极主动做好境外债券本息兑付准备,共同维护企业自身信誉和市场整体秩序。
这在业内被认为是监管部门解决美元债问题的一种尝试。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表示,相关部门表态将继续在外债备案登记、资金出境等方面满足企业合理合规的外债置换和偿付需求。这或许意味着,在合理合规情况下,房企用境内资金偿还境外债时,审批速度会加快。
但从当下看来,已经发生债务违约的房企需尽快自救,还有海外债即将到期的房企,当提前做好安排,否则将对企业销售端造成负面影响,届时就是连锁反应。
实际上,房企确实已经开始行动。
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2021年下半年以来,18家房企陆续实施境外债回购,回购次数超过100次。但从赎回数额来看,房企累计回购境外债券及票据涉及资金合计15.6亿美元,仅占初始发行金额的4.07%。
“回购主要是向外界展示信心,如果当前市场环境没有发生变化,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房企发生债务违约,特别是在2022年的兑付高峰之年。”同策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肖云祥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款压力较大的房企应加大去化力度,降低投资,尽可能提升现金回笼规模,若现金充裕可提前偿还,避免账期集中造成挤兑现象。同时,若无法按期兑付可申请展期或场外兑付的机会。
对此,克而瑞也认为,在行业整体降负债、调控政策持续推进的情况下,房企应提前部署债券偿还计划,从而保证境外债券市场的再融资需求有序滚动,稳定企业经营。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