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4月12日讯(记者 魏国旭)泛海控股舒缓流动性压力正在不断取得成效。3月30日,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经与民生银行友好协商,各方同意将此前公司2020年4月向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融资的24亿元延长融资期限1.5年,并增加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为融资提供保证担保,其他融资条款不变。
中国网财经记者注意到,这并非泛海控股的首笔债务展期。2020年7月,泛海控股先后宣布根据融资需要,公司境外附属公司中国通海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向民生银行香港分行再次申请融资展期,即将此前7.5亿港元融资展期1年;及拟就此前向山东信托申请的6亿元贷款资进行展期,融资期限延长3个月。
在积极节流的同时,泛海控股亦在寻找开源的渠道,通过资产和股权的出让获取流动资金。去年10月,泛海控股以42.3亿元转让民生证券27%股权引入上海国资战投。今年1月23日,泛海控股又将民生证券13.49%的股份转让给了上海沣泉峪,转让价23.64亿元。同时泛海控股还以30.66亿元出售武汉中央商务区“鄂(2019)武汉市江汉不动产权第0008198号”宗地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以5.45亿元转让宗地14B地块上艾迪逊酒店、万怡酒店等商业物业,据不完全统计获得流动资金总计破百亿元。
除了通过处置资产换取真金白金,泛海控股也寄希望于引入战投。3月16日,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泛海控股表示:“公司将加大力度推动落实金融子公司及地产核心平台的引战工作,继续加强核心资产盈利能力提升、境内外资产处置、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等重点工作”。
转型将迎曙光,现阶段系流动性压力
对于泛海控股而言,一方面需要面对偿债的压力,另一方面公司的转型正在走出阴霾,企业属性已经在2020年初变更为金融业,逐渐褪去地产色彩,潜力即将释放,帮助公司度过“转型阵痛期”。
有分析人士也认为,泛海控股目前的流动性压力与其转型动作也不无关系。华创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从形式上看,泛海控股的转型尤为充分,但业绩表现反映其经营能力似尚有欠缺,公司治理层面与新业务之间的磨合与转型尚未完成,资产端转换得过急过快,容易导致运营能力和治理方面难以同步跟上,即体现为转型的‘阵痛期’。”
不过,研究者也认同目前泛海控股仅是存在现阶段的流动性压力,当前泛海控股基本实现了由地产企业向金融控股集团的转型,前期毛利贡献较高的地产业务加速退出,拖累了整体盈利表现,尤其是地产和金融业务杠杆率本身就比较高,加之前期大举收购激进扩张,造成存量债务规模较大,共同导致公司资金链承压。
在手资产超1800亿,资产负债率开始下降
虽然仍处于阵痛期,但已经初步完成转型的泛海控股仍能引起战投资本的兴趣,这与公司目前仍手握诸多优质资产也不无关系。2020年中报显示,泛海控股资产总额为1834亿元,流动资产为1406亿元,主要以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货币资金为主,分别占流动资产的45.18%、28.35%和14.55%,非流动资产则有428亿元。期内,泛海控股的资产负债率也呈现下降趋势,较2019年同期下降约2.3个百分点至80%。
泛海控股的存货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务方面,期末开发成本为474.9亿元,一级开发成本113.9亿元,开发产品75.5亿元;其中包括已经接手长达十年的武汉中央商务区项目,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其市场价值一直不断攀升,相较10年前的拿地价格增值显著,这样一宗大面积、高附加值的土地对于市场环境趋紧时平衡企业现金流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也是巨大的。
与此同时,成功完成转型的泛海控股旗下还拥有诸多持牌金融机构的股权。作为一家经营业务涉及金融、地产、投资等的多业态公司,目前泛海控股已经形成以民生证券、民生信托、亚太财险为核心,涵盖证券、信托、保险等主要金融业态的金融板块布局,同时通过参股方式持股民生银行、渤海银行等金融机构。
金融板块蕴藏潜力,化解危机可赢未来
经营数据显示,泛海控股金融板块始终保持着均好性的发展态势,业绩不断攀登新高的同时,相关业务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力。其中民生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6.31亿元,同比增长35.08%,净利润9.16亿元,同比增长71.93%。在2020年全部通过审核的604家企业A股IPO中,民生证券IPO过会数量、承销保荐收入和在审项目数量均排在行业前列,其中科创板过会11家,创业板过会13家,主板中小板过会6家。亚太财险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4.23亿元,同比增长23.42%,净利润6137.5万元,同比增长42.21%。民生信托所持有的信托牌照更可以说是万能型的金融牌照,可以发放贷款,也可以融资。
不仅如此,泛海控股在投资领域也收获颇丰,投资了蔚来汽车、网易云音乐、北汽新能源等多家新兴科技公司;其中除了已经上市的蔚来汽车、青云科技,京东物流、网易云音乐正在寻求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持股15%的三江电子,也正在进行创业板的IPO。据统计,泛海控股战略投资的企业至少有19家,覆盖新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移动互联网等价值高增长行业,为公司的未来发展铺筑了压舱石,有望在危机化解后实现华丽转身。
(以上图为泛海授权中国网财经使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